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快要死去是什么感觉。但是,那些从心脏病发的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人,每十个就有一个自称有过所谓的经历。他们或经历过扑面而来的回忆,或体会到了鲜活的声音、光色和情感。
密歇根大学的吉莫波季金(JimoBorjigin)和同事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篇有趣的新研究,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死亡前大脑的状态。研究人员诱导大鼠发作心脏病,继而用脑电图描记器(EEG)监测这些老鼠的脑电波。他们观察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动物在死亡之前,有一个特定频率的脑电波比它们清醒的时候活跃一倍,这个频率叫作伽马带。
伽马波是我们的老熟人,多年以来,伽马振动一直被视为人脑意识活动的标志。当我们进行回忆、或有意识地觉察到一个刺激时,伽马波就会在大脑的前后两端间会来回传动。那么,将死之际的大鼠是否也与人类有相似的意识体验。
一个简单的回答是,不知道。相关性并不能代替因果性,尽管我们很想在这些神经活动与“意识”之间划上关系,但我们的面前有两个障碍。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老鼠的意识方式是否同人类一样,不能确定这些活跃的伽马波的含义。其次,即便大鼠当时具有意识,我们仍不能只依据大脑的某种活动,就判定它反映了意识状态。如果我们这样做,就等于进行了预先假设,认为伽马带活动只与意识有关(事实并非如此),从而陷入“反向推理”的逻辑错误。波季金和同事非常小心地避免了这类错误,他们的文章并未提到大鼠经历了“濒死体验”。
终结之前的大脑为何会上演一出最后的仪式?是为了破解高度异常的内部讯号,还是应激的适应机制?这依然是个谜。
研究人员非常谨慎地排除了疼痛的诱因:他们用二氧化碳诱导大鼠死亡,这是一个无痛过程,然而相应的神经活动还是出现了。要回答以上问题,我们或许还要在人类身上进行类似的试验才行。纪录濒死病人的脑电波就是其中一个办法。如果你快要死去了,愿意接受这样的测试吗?还有一种方法是刺激清醒之人的大脑,在他们产生活跃的伽马波后测试他们的意识。
“用实验方法增强人类的伽马波,检测相应的神经刺激是否能诱发‘濒死体验’,或许是我们超越相关性、得到因果性的一个途径。”加的夫大学(CardiffUniversity)的神经科学家戴夫麦克龚尼格(DaveMcGonigle)这样说。
以后的年轻人或许有更加超前的想法。有朝一日,就算我们漂流在死亡的边际,是否也能像那些常常游曳于世界尽头的海洋探险家一样,可以够被拉回原本的真实世界?未来的某一天,神经科学也许能解开这个存在于永恒安眠之前的终极谜题。
死亡依然是一个神秘的话题,我们渴望长生恐惧死亡,但是却又对死亡时刻的感受异常迷恋。对于这样一种陌生又熟悉的体验,我们想要去探索它的奥秘,并且在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