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扑朔迷离的魏延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3-20 23:43:09  阅读:2471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大张伟

  魏延案,谁之责?千余年来后人争执不休,莫衷一是。当诸葛亮病势日重,已悄悄地做接班人的选拔工作,正是由于耽心会引起祸乱,因此一直秘而不宣,只能采取临终遗书的方式进行。当时有很多人自恃才识过人,自认为是接权的最佳人选。

cript>

cript>

这些人包括杨仪、蒋琬、费祎、魏延、姜维,甚至包括被废的李严和被贬的廖立。没想到的是,诸葛亮遗言将手中的权力采取一分为二的方式,将相权托给了蒋琬,军权托给了姜维,并且命令杨仪等人督察大军撤回汉中。

cript>

cript>

  这样一来,谁都没有完全接收了诸葛亮的全部权力。魏延作为大将军,眼见大军南撤,生气的说:“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废止国家大事呢?”于是他带所部人马抄小道堵截汉军,想杀死杨仪,夺回军权继续北伐,结果引起朝臣争斗继而招来满门被杀的惨祸。

  谁应该承担此事的责任呢?以下有四个方面

  一,魏延本人。魏延很年轻的时候就追随刘备东挡西杀,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从一名小兵做到大将军丶南郑侯丶假节丶前将军,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军中的副统帅,真正是诸葛亮死后的国家一号人物。他仗着自己的资历老丶军阶高和爵位厚,看谁都不顺眼,谁都不放在眼里,对谁都没好脸色,动不动就一通训斥。

cript>

cript>

很多人都受过他的污言羞辱,只是先前诸葛亮还活着,魏延有诸葛亮作后台,谁也不敢公开表示愤怒罢了。他做事一向胆大包天慣了,自认为阻挡汉军撤回汉中不算大事,事后也不会受什么严重的处分,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没想到此刻刘备和诸葛亮已死,他在朝中失去了最大的两大靠山。他的人际关系差到了极点,不出事则已,一旦有事,谁也不帮他辩护。

cript>

cript>

  二,益州集团排挤外来集团的结果。当时朝中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和人不是病死就是老迈,人才凋零,反而益州士族占据了大多数。益州集团久受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压制,总想推翻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当然乐见魏延被杀,从中渔利。因此朝臣全都力保杨仪不保魏延,怂恿皇帝速速处死魏延。

  三,刘禅糊涂,裁决随意。当杨仪和魏延同时上奏朝廷互指对方为叛逆,需要刘禅作判决,刘禅毫无主见,显示出初次亲政就流露出来的昏懦的本相。当时朝中大臣都保杨仪不保魏延。终日吃喝嬉乐惯了的刘禅对前线一无所知,裁决的方式很简单,就是采取少数意见服从多数意见的投票方式,处决了魏延满门。

cript>

cript>

杀魏延本人可能是杨仪等人的擅自作主,否则就不会出现事后杨仪自缚向刘禅请罪的一幕。但夷灭魏延三族却是刘禅亲自下的命令,至少是默许的。不要忘了此刻诸葛亮已死,中央大权全部集中在刘禅手中。若非刘禅亲自下令,谁也不敢屠杀朝中一位大将军满门。因此刘禅负有很大的责任。

cript>

cript>

  四,蜀地百姓经济负担沉重,人员死伤枕籍,厌战情绪广为弥散,谁都讨厌这场久劳无功的该死的战争,因此民间也都盼望军方好战派的魏延死去。

  由此,上述四点促成了魏延一案的形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