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火星在40亿年前曾有一个与类似地球的磁场,随后发生了一个大事件使得火星磁场消失了,仅剩下一个贫瘠的星球完全暴露在太阳致命的辐射之下。
研究人员近日找到了一个可能导致火星磁场消失的罪魁祸首,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表面并留下了与珠穆朗玛峰相当的陨石坑。火星地表受到强烈撞击之后,也给内部的热岩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使得这颗红色星球的磁场永久性消失。
火星上的海拉斯盆地被认为是小行星猛烈撞击所留下的,其中沉积岩的碎片环形分布于陨石坑周围,厚度可达一英里。
图2为小行星出现在水手峡谷(Valles Marineris)上方的想象图,正是1500英里宽的小行星撞击造成火星磁场的消失。据火星探测器报告显示,该盆地形成于41至42亿年前,当时正处于火星磁场动乱的年代。
火星海拉斯盆地跨度达1300英里并具有六英里的深度,撞击使得盆地上覆盖非常厚的撞击产生的碎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詹姆斯·罗伯茨(James Roberts)通过计算机创建了一个撞击热效应影响模型,发现单颗巨大体积的小行星撞击火星表面会形成一个毁灭性的“撞击波纹”由撞击中心向外扩散,这些痕迹需要一亿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而小行星的实际撞击速度却高于计算机的模拟值,并且在每隔2500万年的时间就会出现一次1500英里宽的小行星撞击事件。综合性的影响导致了火星出现不可逆转的改变,在这个红色星球上留下的撞击痕迹也将难以复原。
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五个巨大的盆地,认为这些盆地是由于小行星撞击所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它们对火星地幔动力性质产生了主导性的影响,这种级别的撞击能量可以改变整个地幔物质对流过程,使得撞击点下方的隆起。
被破坏的地幔物质对流将火星地下深处的热岩涌出表面,这就相当于将引发磁场的“对流发电机”能量分流,对形成磁场的环境产生冲击。
詹姆斯·罗伯茨认为:火星上每隔数千万年就会出现一次小行星撞击,而要通过自然过程掩盖并恢复原貌则需要大约一亿年时间,因此小行星撞击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认为具有累积效应。
与火星相比地球要好一些,严重的陨石撞击并没有使地球失去磁场,但这改变不了地球将会变成火星一样的沙漠星球的命运。
我们已经知道火星上存在有过液态水,而且是大片海洋,金星被认为是地球的双胞胎星球,也曾经拥有过海洋。距离地球最近的两个行星上都发现有过海洋存在,但现在它们都失去了这样的环境,这暗示了什么?前不久,美国宇航局再次发现火星上湖泊遗迹,认为火星在50万年前就有液态水海洋存在,那时候地球上已经出现了生命。如今的火星已经是一片荒芜,未来地球是否也会变成这样?
科学家担心地球总有一天也会不太宜居,星际移民是人类唯一的出路?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从星际空间中寻找证据,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水的化学式,我们知道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在氢的同位素中还有氘原子,因此就有了HDO分子。对比氢和氘就会发现,氘显然要更重一些,毕竟它多了一个中子,我们知道在爱因斯坦和牛顿的引力理论中,HDO分子会更容易被行星引力所束缚,而氢元素则会被反弹进入大气上层。
这种情况会发生在一些引力比较弱的行星上,比如火星和金星,这就是为什么这两颗行星上之前为什么存在液态水,而如今却什么都没有的原因。1995年,美国宇航局伽利略探测器对木星大气层的氘进行了分析,对于木星这样的巨行星而言,氢或氘都无法逃掉,因此我们能够从木星上获得太阳系比较原始的氢氘比。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在阿尔卑斯山冰层中发现古老样本显示,氢氘比为6250比1,远远低于木星的40,000比1。
然而在金星上,这个比值就变成62比1,这说明金星上的氘比例是非常大的。同时科学家发现,金星曾经拥有海洋,但是温室效应将海洋蒸发,紫外线将较轻的氢原子推到大气上层,而更重的氘则被困于金星的引力环境中,就这么过了十多亿年,金星就被温室效应统治了。美国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对火星的研究表明,火星曾经拥有至少137米深的海洋,火星已经失去了85%的水。
根据对金星和火星的研究表明,温室效应是个可怕的灾变,火星和金星是曾经的水世界,如今都变成可怕的非宜居星球,无论火星和金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让它们的生命进入更高级的形式,温室灾变的结果是恐怖的。如果地球的温度进一步上升,那么我们就要警惕失控的风险,毕竟金星和火星的前车之鉴已经摆在那儿。